Inception 全面啟動
2010上映,由Leonardo DiCaprio主演。
最後的陀螺到底倒了沒?
對主角來說,這是他與內心的愧疚爭戰之後回到的現實。
但對我們觀眾來說,這個電影是個夢境的世界。我們在電影結束時也要隨著星球的重力下沉而「醒來」。
「想法的抗性」
「what is the most resilient parasite? 最有抗性的寄生蟲是什麼? an idea. 是想法。resilient, highly contagious. 容易回彈、恢復,具高度傳染力。once the idea is taking hold of the brain,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eradicate. 一個想法一旦掌控了心智,它便難以被徹底根除。an idea that is fully formed, fully understand, that sticks right in there somewhere.一個完整成形、充分被理解的想法,會根著在腦中某處。」
電影的劈頭開場,強調「想法、概念」的塑造力與影響力。
resilient 的意思是有彈性的、回彈的、快速恢復的。以實體來比喻如皮球、棉花枕頭、橡膠、記憶海綿等等,形體在受壓之後恢復原狀的概念。
需要注意這個狀態與「韌性」不同,意思是柔軟而結實 pliable but strong的。比如鋼筋、韌帶、皮革、麵團,它是承受拉扯或壓力而有限度的延伸或變形。
這裡用這種"彈回"的狀況來形容「想法」,像是腦中的思緒"彈跳"出來的感覺。不過想一想,什麼時候想法會這樣回彈?
原因是想要去把它「壓下」去。如果想法是這種有點陰魂不散的感覺,那是因為還不認識它。因為不了解,才會去觸摸、去起反應。或者換別的說法,點子創意滿滿的人,腦子裡應該是想法概念滿天飛,那樣的人應該不會感受到想法的這種「回彈力」,因為它們一直在到處飛竄。
再來造成這種「寄生感」的作用力,大概是「否認」吧? 如果一個人已經感覺到某個概念有寄生在腦中的感覺,那不是代表他已經開始試圖移除但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
這種「異物感」般的形容法是從哪裡來的? 究竟想要弄掉什麼? 或著說,想要刻意塞進什麼?
我們可以把想法思考分離出來,去檢視它們,看它們是否合乎意志或內在的方向,做納入或汰換等調整。
完整成形的、充分被理解的概念、思考,會形塑我們的一切。這個應該是 to incept 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們要怎麼創造關於自身的一切,取決於我們如何開端自身的想法。
心智的創造力
「they say we only use a fraction of our brains' true potential, that's when we're awake. when we're asleep, our mind can do almost anything. 據說我們只使用了零散的腦力,那是當我們醒來的時候,當我們睡著時,心智能夠做到幾乎任何事情。
imagine you're designing a building. You consciously create each aspect. But sometimes it feels like it's creating itself, like I'm discovering it. Pure inspiration. 想像你設計一棟建築物,你有意識地創造出每個細節,但有時候你感覺好像是它在自動創造著自己,好像我只是在「發現」它。純粹的靈感。
in a dream, our mind continuously does this: we create and perceive our world simultaneously. our mind does this so well that we don't even know it's happening. 在夢中我們的心智持續地這麼做:我們同時「創造」及「感知」著夢境的世界。這個心智過程極為流暢以至於我們並不知道這件事。
that allows us to get into the middle of the process by taking over the creating part. 這讓我們能夠切入這兩個過程之間,也就是接手其中「創造」夢境的部分。
the world of the dream versus the subject's subconscious. 讓「目標對象」的潛意識進入這個被創造出的夢境裡。」
夢,純粹的創造?
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建築系學生,發現了在夢中能夠達成純粹的創造。
但創造,好像沒有分純度吧。創造本身,就是無中生有。我們是否知道夢境的起頭? 這個問題有點像是在問,我們是否知道宇宙的起點一樣。
inception的意思是「開始、開端、起初」,也就是起點。這個電影標題,和主角Dominick Cobb解釋「夢境總是從中途開始而沒有起點」這件事,有一種意義相反的諷刺感。
真正的議題
電影中主要事件是受託於齊藤,去對競爭對手植入想法,使他解散壟斷企業。但是電影最後,並無法知道這位繼承者是否真的解散了公司。齊藤沒有確認這件事情,卻在飛機上立即讓Cobb獲得交易成果,或許是因為他被Cobb從意識的深淵中救回,然而整個電影真正的focus依然是在Cobb的內心掙扎,也就是對妻子植入的想法造成她在現實中自殘這件事。
這不就在說,他的確是害死了她的元兇?
事實上,這個概念有點類似心理學上說的「洗腦」。當然Cobb可能並非出自惡意而去做這件事,他可能沒料想到「你的世界不是真的」這個想法會深植在妻子腦中。
如果他想要和妻子回到現實,他可以在這個相對感知50年太久的夢裡把她殺了,再殺死自己,就能沒事地醒來了。妻子Molly自身早已陷入夢境中,自己選擇把現實給遺忘了。但現實中還有孩子,Cobb如果想要把她「叫醒」,就該妥妥地把她弄醒才對。
根據他回憶結婚紀念日在旅館的場景,我不懂Molly是怎麼從建築物的窗戶,移動到距離很遠的對面建築物的窗台。難道是用跳的嗎???
夢與記憶
現實裡我們所做的夢能不能被刻意「創造」,這好像少有耳聞。比較接近的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是電影裡這種刻意去創造夢境的意義,應該不是指真的「閉上眼睡著」之後進入腦中,還連結著集體意識的狀況,而是我們實際上在腦中刻劃設計某個次元的內涵,比如故事、遊戲等等。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故事、遊戲情節得到其中的場景(世界觀)來串連思緒,意義上大致就是一起做夢吧。大家可以隨時自行選擇要進入、離開哪個「夢境」。
記憶是主觀意識承載著個人情感的影音等感官資訊。意思是說,記憶是個人獨有的時空圖檔...等資料,實際上的作夢也是屬於個人的,和上述「"創造出來"的"夢"」所指的那個意義的「夢」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可以記得現實時空的過往檔案,我也能記得睡著後做過的鮮明的夢境檔案,記得它們大約是人生中什麼時間被夢到的。我能知道閱讀過的作品和故事是什麼場景和氛圍。這些內容我都能夠重複做「回憶」存取。它們不太會混淆。
這部電影把「創造」與「現實」做一個相反對立,是為了刻意製造戲劇張力,在意義上又是有那麼點牽扯。
「they come to be woken up. their dreams have become their reality. who are you to say otherwise?」
如果人的腦力這麼強大,為什麼要用在「睡夢」的製造???
睡著之後的夢偶爾可以提供內心的梳理,有時候色彩鮮豔過程奇幻等等,醒來後會進入記憶存檔。但是從來不會去想要回到夢裡,頂多有時候醒來感想是「不知繼續夢下去會怎麼樣」。
這裡的夢指的應該是「夢想」。劇裡的人們閉上眼睛活在夢裡這件事,應該是指他們分不清楚「忽略現實」與「實現夢想」的區別。
電影的設定建立在「將創造力用錯地方」?
如果閒暇到能為了創造而創造,那肯定就是美國人吧???
以娛樂之名。這絕對是他們特有的樂趣與品味。有時候連食物都能合成出奇形怪狀的東西,大概忘了他們是人體,說他們製造問題也不為過啊。要不然就是他們正在朝著變異人體基因的未來邁進,大概不是我能掌握的。
介入他人心智/意識
主角以受託竊取他人腦中的機密為業,打從一開始這個事業的建構基礎就很心酸。
主角對父親說you taught me how to navigate people's mind. 這裡的 navigate 引導,是「影響他人」的思考,也可引申為「暗中說服」,也可以再加重回到「洗腦」的程度。他則對主角說 Come back to reality, Dom (Dominick).
這樣的事情不算犯法嗎?
這樣的設定能夠反應現實的狀況,大概在於現實之中,人類心智層面或言語上,法律所能規範的有限,它們可能具有嚴重的衝擊或影響,但由於無形與未定性而無法去界定傷害程度。
回到想法寄生蟲這件事,有些人為了操控他人,刻意使用言語來強化某概念,讓它滲入他人的腦袋。商業化與廣告行為就是這種思考寄生蟲。除此之外有更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有可能是經由刻意強化而來的。
結語
我們可以掌握自身的「創造」,同時「感知」它,並重複這樣的過程。
Sumikko
2021/03/05 00:59 Taiwan, Hualien.
留言
張貼留言